关键词 |
电压互感器JDZ10-10A |
面向地区 |
全国 |
电压类型 |
电磁式 |
互感器与测量仪表和计量装置配合,可以测量一次系统的电压、电流和电能;与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配合,可以构成对电网各种故障的电气保护和自动控制。互感器,高压互感器性能的好坏,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测量、计量的准确性和继电器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。
互感器是什么,主要用来干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:
1.将一次回路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变为二次回路的标准值。通常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为100V或V。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额定电流一般为5A或1A。
2.使低电压的二次系统与高电压的一次系统实施电气隔离,且互感器二次侧接地,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。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的目的在于当发生一、二次绕组击穿时降低二次系统的对地电位,接地电阻愈小,对低电位愈低,从而人身安全,因此将其称为保护接地。三相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接成星形后中性点接地,其目的在于使一、二绕组的每一相均反应电网各相的对地电压从而反应接地短路故障,因此将该接地称为工作接地。
主要特点
(1)一次线圈串联在电路中,并且匝数很少,因此,一次线圈中的电流
完全取决于被测电路的负荷电流.而与二次电流无关;(2)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所接仪表和继电器的电流线圈阻抗都很小,所以正常情况下,电流互感器在近于短路状态下运行。
电流互感器一、二次额定电流之比,称为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互感比:kn=I1n/I2n
因为一次线圈额定电流I1n己标准化,二次线圈额定电流I2n统一为5(1或0.5)安,所以电流互感器额定互感比亦已标准化。kn还可以近似地表示为互感器一、二次线圈的匝数比,即kn≈kN=N1/N2式中N1.N2为一、二线圈的匝数。
发电厂与变电站的高压电能计量装置,以及大量用户的电能计量装置,关系到发电、送电、供电及用户多方的利益。为计量准确,按照JJG1021-2007《电力互感器》和DL/T448-2000《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》进行检验。
。
普通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:电流互感器的结构较为简单,由相互绝缘的一次绕组、二次绕组、铁心以及构架、壳体、接线端子等组成。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基本相同,一次绕组的匝数(N1)较少,直接串联于电源线路中,一次负荷电流()通过一次绕组时,产生的交变磁通感应产生按比例减小的二次电流();二次绕组的匝数(N2)较多,与仪表、继电器、变送器等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(Z)串联形成闭合回路,由于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有相等的安培匝数,I1N1=I2N2,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比电流互感器实际运行中负荷阻抗很小,二次绕组接近于短路状态,相当于一个短路运行的变压器。[1]
表为电业局免费挂,可以是一个电压互感器和一个电流互感器的组合,用于测量单相功率;可以是两个电压互感器和两个电流互感器的组合,用于在三相三线制中按两瓦计法测量三相功率;也可以是三个电压互感器和三个电流互感器的组合,用于三相电测量。
接变压器时,组合时互感器电压端子与变压器输出并联,变压器电流线穿过组合式互感器。
组合式互感器在高压电网中一般其电能计量作用。
组合式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一样,二次输出可以接负载,但是,负载一般不宜超过互感器标称的额定负荷。
组合互感器实际上就是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组合,用于计量电业局收费用。
(3)电压互感器接线的工作原理。当一次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,在PT二次侧开口三角形绕组回路中出现零序电压,当其值超过绝缘监察继电器的动作值时,继电器动作,其动合触点闭合,同时接通光字牌和信号继电器;光字牌显示“接地”字样,并发出音响信号。为判断是哪一相接地,可利用接于小母线的三只绝缘监察电压表来判断;如为金属性接地,则接地相的电压下降为零,而非接地相的电压升高√3倍。
二、中性点接地的电压互感器接线
110KV及以上母线电压互感器采用二次侧中性点接地的电压互感器。
互感器早出现于19世纪末。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,互感器的电压等级和准确级别都有很大提高,还发展了很多特种互感器,如电压、电流复合式互感器、直流电流互感器,高准确度的电流比率器和电压比率器,大电流激光式电流互感器,电子线路补偿互感器,电压系统中的光电互感器,以及SF6全封闭组合电器(GIS)中的电压、电流互感器。互感器厂在电力工业中,要发展什么电压等级和规模的电力系统,发展相应电压等级和准确度的互感器,以供电力系统测量、保护和控制的需要。
随着很多新材料的不断应用,互感器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种类,互感器厂的电磁式互感器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,其中铁心式电流互感器以干式、油浸式和气体绝缘式多种结构适应了电力建设的发展需求。然而随着电力传输容量的不断增长,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及保护要求的不断完善,一般的铁 心式电流互感器结构已逐渐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弱点,其固有的体积大、磁饱和、铁磁谐振、动态范围小,使用频带窄等弱点,难以满难以满足新一代电力系统自动化、电力数字网等的发展需要。